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决定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并要求各项目原则上应在今年内开工建设,于明年6月30日前建成并网发电。此举对光伏行业而言,不啻是一剂强心剂;对光伏生产企业而言,这预示着今年第四季度将喜迎一轮新的光伏产品订单潮。
在这种利好环境下,光伏行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对项目质量的管控、和对项目盈利水平的正确评估正日益受到重视,并日渐成为一种趋势。为迎合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相中了“互联网+”。而能源互联网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光伏发电产业。当前,多家光伏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与能源互联网快速融合,大数据则成为了现阶段企业布局能源互联网的先决条件之一。
以光伏电站项目的融资为例,光伏项目建设投入期较短,但收益期较长,这意味着投资者与金融机构需对这一长达20余年全寿命周期的资产收益具有一定的把握力,或者说对数十年资产风险的控制力。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体系与融资模式等方面与国外金融市场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光伏电站项目认知度也有待提高。与欧美等国的光伏项目相比,中国的光伏项目融资利率一般要高出2倍-4倍。因此,准确高效的光伏电站资产风险评估可以为光伏电站的融资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解决光伏项目融资难题,成为光伏行业对接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
业界认为,未来,或许光伏大数据平台将如同阿里巴巴平台一样,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投资方、运维方等均可在大数据平台上查询到公开且有效的电站数据,并以此作为融资的重要依据。